然治有先后之说。如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,与脉沉而细,病身热足寒等症,三条合一,论理甚明,故合之。
夫阴寒如此而不用姜、附者,以相火寄于肝经,外虽寒而脏不寒。风寒不全在表,未全入里者,皆可用。
继而不疼者。所以太阴伤寒,手足自温,太阴中风,四肢烦疼耳。
又曰∶“少阴之阴,名曰枢儒。阴胜阳,则惊悸昏沉,大热干呕,呻吟错语,不得眠,犀角解毒汤。
《内经》曰∶“其死多以六七日之间,其愈皆以十日以上。如但浮不弱,或浮而紧者,便是麻黄症。
然仍用麻黄、桂枝,是抱薪救火矣。 浮、大、动、滑、数名阳,沉、涩、弱、弦、微名阴,是脉之阴阳也,此条当为之继。